寻家风印记,承美德薪火 ——马甲中学师生走进杜氏贞义姑祠探寻本土家风精神
发布人:政教处 阅读次数:4 2025/05/16 20:33:58

为深化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,弘扬孝义、诚信、坚韧的中华传统美德,近日,泉州市马甲中学组织师生代表40余人走进省级文物保护单位——洛江区杜氏贞义姑祠,开展“寻家风印记,承美德薪火”主题研学活动。这场跨越四百年的文化对话,让年轻一代触摸到泉州人血脉中的精神力量。

图片9

古祠寻根:一堂生动的德育课

始建于明代的杜氏贞义姑祠青石红瓦,飞檐雕梁间沉淀着历史厚重感。在讲解员带领下,师生们驻足于“贞义流芳”牌匾前,聆听杜氏先祖杜安丙之女为抚育幼弟终身不嫁的感人故事。

“她以一己之力撑起家族,这种担当正是闽南'爱拼敢赢'精神的源头。”高二(4)班林清斌在研学手册上郑重写下感悟。祠堂内保存完好的《杜氏家训》木刻,更让同学们感受到“孝悌为本,诗礼传家”的深刻内涵。该家训由凤栖杜氏十五世祖拙隐公所立,强调“积金积书,不如积德于冥冥之中”,至今仍悬挂于杜氏宗祠内,成为代代相传的精神指引。

图片10

沉浸体验:传统文化“活“起来

活动中特别设置了文化实践环节:学生们身着汉服,在祠堂天井齐声诵读《杜氏家训》,原来祠堂不只是老建筑,更是能触摸的“历史教科书”。值得一提的是,杜氏贞义姑祠所在的泉榕古道,曾是泉州通往福州的重要陆路通道,其历史可追溯至宋代,比洛阳桥更为悠久。古道上的九仙桥传说(传说九位仙人化身少年试桥)与贞孝牌坊交相辉映,形成了一条承载孝义精神的文化走廊。

图片11

精神传承:让美德照进现实

“贞义姑不仅是杜氏家族的骄傲,更是泉州女性的精神丰碑。”马甲中学德育处主任陈老师在总结时强调,“希望同学们将这份责任感转化为行动——对家庭多尽孝心,对学业保持恒心,对社会常怀公益心。”近年来,洛江区以“家+文化”建设为抓手,通过家风家训馆、德孝文化广场等载体,将贞义姑精神融入基层治理。

图片12

行走的思政课:在地资源的深度挖掘

此次研学活动是马甲中学“行走的思政课”系列实践的重要一环。近年来,该校结合泉州“世遗之城”的优势,开发了侨批研学、南音传习、非遗工坊等特色课程。例如,在“泉榕古道”探访中,学生通过重走古驿道、寻访九仙桥遗迹,感受古代学子赶考的艰辛;在“一镇一孝廉”宣讲活动中,学生以闽南语“讲古”形式演绎御史杜中士斩御弟的故事,将孝廉文化融入乡土教育。校方表示,未来计划联合杜氏宗亲会开发数字化家谱项目,利用3D建模技术复原古建筑风貌,让文化遗产在虚拟空间中焕发新生。

站在贞孝坊前,看着学生们轻抚楹联低声讨论“信义”含义的瞬间,不禁想起杜氏族训中的那句“积德于冥冥之中”。或许,文化传承的真谛正是如此——它不是简单的复制,而是在代际对话中,将精神内核转化为行动的力量,当一只彩蝶飞越百年停在今人肩头,我们更坚信:守护文化根脉,就是在为未来播种希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