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遗进校园
指尖塑匠心
+ 妆糕人艺术点燃学校美育新火花+
3月24日,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“泉州妆糕人制作技艺”代表性传承人张明铁先生走进泉州市马甲中学,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美育实践课。课堂上,张明铁以五彩面团为媒,带领学生亲手制作卡通形象与传统人物,让非遗技艺在指尖流转中焕发新生,为校园美育注入传统文化基因。
非遗传承:四代匠心,坚守与创新
张明铁出身于泉州洛江区“妆糕人村”张厝,家族四代传承这门手艺。从16岁起,他便跟随父亲走街串巷,将“妆糕人”从节庆市井带入国际舞台,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“闽南名片”。
课堂直击:指尖艺术点亮美育课堂
课堂上,张明铁以“理论+实践”双线教学,点燃学生对非遗的热情,通过搓、捏、揉、压等手法示范,指导学生用竹签、剪刀等工具塑形,将面团幻化为孙悟空、惠安女等形象,甚至鼓励学生自由创作,融入流行元素。学生们交出了充满童趣的作品——戴“口罩”的孙悟空、憨态可掬的皮卡丘……传统与创意交织,课堂秒变微型非遗展览。
学生心声:传统文化也可以很“潮”
“以前觉得非遗离我们很远,没想到自己能捏出皮卡丘!原来传统文化也可以这么有趣!”
——高二年学生林同学
“张老师的故事让我明白,坚持热爱就能让老手艺焕发新生命!”
——美术社团成员陈同学
校社共育:非遗扎根,美育提质
学校积极响应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”号召,将非遗融入美育课程体系,引导学生从技艺中感悟工匠精神,从文化中汲取民族自信。为此,学校特聘请张明铁先生为学校美育校外辅导员,未来打算设立“妆糕人工作坊”,纳入校本课程。
当面团在掌心揉捏成型,文化的种子已在少年心中生根。非遗进校园,不仅是技艺的传递,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——传统与青春相遇,美育与匠心共鸣,共同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传承答卷。
图文:王路芳
编辑:王 珊
初审:李海燕
复审:张文权
终审:校长室